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
杜牧的诗,无意中交代了雨花台名字由来的背景。当年南京出了南门就是寺,雨花台也因此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,南朝梁武帝时期,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,普度众生呕心沥血,鞠躬尽瘁,感动了上苍。于是乎,落花为雨,白花化石,坚如法师金石之心,南京地接旅游景点——雨花台,由此而得名,如今三千多岁的南京地接旅游景点雨花台从427年越王勾践修筑越城起,就是江南人登高揽胜,拜神求仙的地方了,同时也是后人文人墨客神思泉涌的地方了,诸多佳作在这里问世。


三国时期因山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,也曾被称作石子岗、聚宝山,不幸的是1927年以后,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,从此,人们认为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石子,感觉每一块石头都充满了气贯长虹的气节,对雨花石珍视无比,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,新中国在此新建了烈士陵园,从此以后南京地接旅游景点雨花台成为新民主主义胜利的革命圣地,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。南京地接旅游景点雨花台风景区也因此成为了以红色旅游为主体,融合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。
而在雨花台内,还分布着众多的其他旅游景点。明朝大儒方孝孺之墓就在雨花台之中。他是明朝时期首屈一指的大儒,建文四年,燕王朱棣谋反,攻陷京城后,自立为帝,而后朝中非议四起,便想让方孝孺为其拟即位诏书,得以让众人诚服,谁知方孝孺宁死不屈,朱棣便对方孝孺处以车裂之刑,并灭其十族,十分惨烈。死后他的两名弟子将他的骸骨葬于南京城宝山下。
到了万历年间,方孝孺得以平反,后为他重新修墓建寺,方孝孺墓虽历代均有修砌,但均被毁坏,抗日战争时期,战争年年,墓地遭到破坏,墓碑也倒在地;动乱期间,因破四旧再次遭到破坏,除了两块墓碑幸存外,牌坊,祠堂都荡然无存,直到1999年,南京地接旅游景点雨花台风景区重修方孝孺墓,让这个险些淹没在历史尘埃的墓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。步入墓区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舫,石舫上是一副对联,正中书写的天地正气四个大字体现了墓主人的气节,石舫南侧是向墓园延伸的神道,两侧的石碑上雕刻着方孝孺生平的经历,沿着神道向里走可以看到墓碑,墓碑之后是重新修建的半球形的墓冢,但是埋葬于此的并不是方孝孺的遗骸,而是他的衣冠,每每有游客到此,看到他的事迹后所都会抒发由衷的敬意。
李杰墓位于雨花台东南角,坐北朝南规模宏大,墓四周丛林环绕,环境清幽,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,李杰是明朝的开国功臣,曾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,立下赫赫战功,后死于阵前年仅38岁,李杰生前共有五子一女,长女成为朱元璋的淑妃,所以他又贵为国丈,在死后被追封为振国大将军都指挥使,李杰目前有一神道碑和石刻,即一对石羊,一对石虎,一对石马和一对石武将,分别于神道两侧。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淋有些损坏,由于城市和经济的发展,李杰墓石刻曾经历过三次迁移,1985年是为了扩建公墓,1993年是为了扩展工厂,1997年第三次迁移是因为要扩展公路,作为明朝身前士卒的开国将军,他同几百年后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一样,都是为了国家与人民而死,都是国家的骄傲。
在这里,风景秀丽。众多英烈们长眠于此。如今的南京地接旅游景点——雨花台,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,以红色旅游为主体,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。
南京星辉文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,为您提供更多有关南京地接旅游景点推荐介绍,欢迎致电全国免费客服:4008588513,或者关注我社官网:www.travelxh.com.
本篇关键词:南京地接旅游景点,南京旅游方案展示,南京研学地接旅游推荐,南京星辉文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